第3講 利息與利率
? 利息
? 利率及其期限結構
? 利率的決定
?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
(一)利息的來源與實質
1.利息的概念
– 借貸關系中借入方支付給貸出方的報酬
– 隨著信用關系發展而產生的經濟范疇,構成信用關系的基礎
– 西方經濟學:投資人讓渡資本使用權而索要的補償(機會成本+風險)
2.不同生產關系下利息的來源與實質
? 高利貸利息來源于小生產者、農奴、奴隸勞動創造的價值;體現著高利貸者同奴隸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對勞動者的剝削關系
? 資本主義的利息是剩余價值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來源于工人的剩余勞動;體現著借貸資本家與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也體現了他們之間瓜分剩余價值的比例關系
? 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利息來源于國民收入或社會純收入;實質是國民收入根據國家和社會利益進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二)利息與收益的一般形態
1.利息被人們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態
– 人們通常都利用利率來衡量收益(數據庫出錯數據庫出錯eld)
– 用利息來表示收益,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
2.利息轉化為收益一般形態的原因
– 在借貸關系中利息是所有權的果實觀念普遍化
– 利息與利潤的區別在于利息是事先確定的量,而不管經營狀況如何
– 利息經濟范疇具有悠久歷史,貨幣可以提供利息早已成為傳統看法
3.收益資本化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計算出相當于多大的資本金
– 資本化是商品經濟中的規律,只要利息成為收益的一般形態,這個規律就起作用
(三)利息計算
1.單利法:I=P?r ? n
2.復利法:I=P[(1+r)n-1]
– 單利 I=100×5%×3=15
– 復利 I=100×(1+5%)3 -100= 15.76
二、利率及其期限結構
(一)利率
1.利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貸出資本額的比率
2.利率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厘,年1%、月0.1%,日0.01%
(二)利率種類
1.基準利率(無風險利率)和差別利率
– 基準利率是對其他利率波動起決定作用的利率。在市場經濟中是無風險利率;市場化水平較低時,是中央銀行再貼現利率
– 差別利率是基準利率以外的其他各種利率
2.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3.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4.官定利率、行業利率和市場利率
(三)利率的期限結構
1、利率的期限結構
同一種利率在某一時間對應不同的期限,不同期限的利率存在高低差異,形成了利率的期限結構
2、即期利率與遠期利率
遠期利率,隱含在給定的即期利率中的從未來某一時點到另一時點的利率
3、債券到期收益率與收益率曲線
到期前分期支付的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的現值與債券市價相等時的折現率
三、利率的決定
(一)利率決定理論
1.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觀
– 利率取決于平均利潤率,介于零和平均利潤率之間
– 利率的高低取決于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分割比例
– 利率具有三個特點:長期內平均利潤率處于下降趨勢,影響利率出現相同的趨勢;利潤率下降緩慢,利率比較穩定;利率決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西方經濟學利率決定理論觀點
– 實際利率理論:強調非貨幣實際因素,如生產率與節約對利率的決定作用
– 凱恩斯的貨幣供求均衡理論:利率決定于貨幣供求,貨幣需求量基本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
– 羅賓遜、俄林的可貸資金論:利率由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化等因素綜合決定的:
– 借貸資金需求DL=I+⊿MD ;
– 借貸資金供給SL=S+ ⊿MS ;
– 均衡利率條件: I+⊿MD = S+ ⊿MS
? 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利率決定論:均衡利率水平是由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同時實現均衡的條件決定的
– 風險因素:
通貨膨脹風險、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期限風險
– 政策因素: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財政政策;匯率政策
– 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程度
4.我國利率市場化
– 先外幣后本幣
– 先貸款后存款
– 先長期后短期
四、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基本功能
? 中介功能:經濟主體
? 分配功能:政府
? 調節功能:中央銀行
? 動力功能:企業、個人
? 控制功能:中央銀行
(二)利率發揮作用的環境條件
1.制約利率發揮作用的因素
– 利率管制,作用力大,可控性強
– 授信限量,造成信貸資金供求矛盾激化,阻礙利率機制發揮作用,扭曲利率結構和層次
– 市場開放程度,資金流動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市場被分割,利率體系之間失去聯系,缺乏彈性,作用的發揮就有了局限性
– 利率彈性,彈性大則作用明顯,反之則作用微弱
(三)利率的作用
1.利率在宏觀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 調節社會資本的供給
– 調節投資規模與結構
– 調節社會總供求,影響儲蓄與消費行為(替代 效應和收入效應)
2.利率在微觀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 促進企業加強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 誘發和引導人們的儲蓄行為
本章思考題
1. 利息的來源與本質是什么?
2. 簡述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3. 簡述利率在經濟中的作用。
4. 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