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12 欄目:復習備考
按照答題技巧寫哲學歷年真題
1、(2015.34) (1)聯系自身實際,分析為什么“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取決于互聯網的“命運共同體”?(5分)
答: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但互聯網像其他科學技術一樣,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于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后果。正如材料1指出的:互聯網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于人類。當然,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犯罪等,甚至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戰?;ヂ摼W把世界各國連接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需要各國的共治才能建立完善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作為一個網民,應該強化網絡共同體意識,遵循網絡法規和道德,自覺維護網絡空間的秩序。
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或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簡言之,矛盾即對立統一。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相互轉化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正如材料1指出的:互聯網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于人類。當然,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犯罪等,甚至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戰,這就是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原理的最好體現。
此外, 上述材料還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所以說,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這取決于“命運共同體”如何認真應對、謀求共治。
(2)怎樣以辯證的思維方式認識與處理“螞蟻”與“大象”的關系?(5分)
答:辯證思維方式要求我們要從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握事物的普遍聯系;要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發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ヂ摼W時代的傳統龍頭企業(“大象”)和互聯網上的小商戶(“螞蟻”)作為矛盾的雙方,各有其優勢和不足?!按笙蟆焙汀拔浵仭倍家獞獎荻?,培育“互聯網思維”,改變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互相吸取對方的優點,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互聯網構造的平臺上共同發展。
2、(2014.34) (1)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中“巧”在何處?(6分)
答: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條件性。事物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實現的。事物的相互聯系即相互作用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上述材料中,秸稈養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態改善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大循環”,“巧”就巧在人們能敏銳地發現事物固有的聯系,并能動地建立新的聯系,進而利用這種聯系來促進事物的良性發展,這是材料的合理性。上述材料中有一些農戶為圖方便,仍然偷偷焚燒秸稈,沒有看到秸稈能變廢為寶,孤立地、片面的看問題,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一,它們互為前提,這就要求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上述材料中,秸稈養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態改善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大循環”,“巧”就巧在人們能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秸稈變廢為寶,這是材料的合理性。上述材料中有一些農戶為圖方便,仍然偷偷焚燒秸稈,沒有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孤立地、片面的看問題,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此外,上述材料中的故事還能體現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原理,改變物的量的結構引起了質的飛躍的原理。
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2)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矛盾時,上述事例對你有何啟示?(4分)
答案1:上述材料中,秸稈養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態改善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大循環”,上述事例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在處理人的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要從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握事物的普遍聯系;要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發展中找出路;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是在生活中解決難題和矛盾的關鍵,只有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才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和矛盾,如果不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不能解決生活中難題和矛盾,所以,必須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材料中的主人公巧妙地運用了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形成了“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的產業鏈“大循環”。所以,我們應該像材料中的主人公那樣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實踐活動就能成功!
答案2:上述材料中,秸稈養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態改善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大循環”,上述事例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在處理人的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要從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握事物的普遍聯系;要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發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任何理論首先要做到理論符合實際,堅持真理發展真理,同時做到理論創新、與時俱進。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相統一,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能成功!
(注:如果考生能圍繞上述材料的主題,靈活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以分析論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3、(2013、34)(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設計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兩事例所體現的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6分)
答: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一的,認識是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認識主體具有能動作用。上述兩個材料都是講的是換位思考的小故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設計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兩事例充分顯示出主體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的目的性、計劃性和創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現了主體在認識中進行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的重要作用。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注:如考生從認識主客體的對立統一關系、認識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性進行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用自己設計改變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對我們從事實踐活動有何意義(4分)?
答:“用自己的設計改變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對我們從事實踐活動的意義在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認識的任務不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歸根結底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是辯證統一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決定了理論與實踐必須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達到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讓生活更美好。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客觀地、全面地認識和理解客觀對象,按規律辦事。要堅持以人為本,采取科學的方法,不斷創新。
4、(2012、34) (1) 從打碎花瓶這一現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論”為什么能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原貌的物體?(4分)
答: 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具有普遍性與特殊性,即共性與個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中包含共性。人們的認識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的過程。材料1 講述的是丹麥的物理學家不小心打碎一個花瓶,發現了“碎花瓶理論”。這個理論可以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和天體的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八榛ㄆ坷碚摗敝阅軒椭藗兓謴臀奈?、隕石等不知原貌的物體是因為人們的認識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的過程?!八榛ㄆ坷碚摗笔菍λ榛ㄆ窟@一個別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這就使得人們能夠舉一反三地認識和處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論”之所以能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原貌的物體還能體現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原理;必然和偶然的辯證關系原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改變了物的量的結構引起了質的飛躍的原理。
(2)如何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
答: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實質上反映了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謬誤?!笆澜缟蠜]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殺真理和謬誤之間的區別,而是指沒有單純的、絕對的錯誤,是指由于不能辯證地對待錯誤而失去在錯誤中發現真理的可能。
此題也可以用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真理的具體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3)上述兩例對我們增強創新意識有何啟示?(4分)
答: 材料1 講述的是丹麥的物理學家發現了“碎花瓶理論”,這個理論可以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和天體的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2講述的是迪迪?艾倫給電影剪輯時,犯了一個非常不應該的錯誤,但她發明了“錯位剪輯”用到了這部影片的每一個切換的鏡頭中,引起了一場電影剪輯藝術的革新!上述兩例對我們增強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啟發,理論創新是人們在對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發展規律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拓展新視野,開辟新思路,形成新認識的過程。它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能夠在更高層次上引領和推動實踐活動的開展。只有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的實踐活動才能成功,如果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放棄了理論創新,我們的實踐活動必然失敗,所以,我們應該像材料中的丹麥的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和迪迪?艾倫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實踐活動就能成功!
5、(2011、34)(1) 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系的基礎的角度說明為什么“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答: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和統一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注重實踐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發揮的作用,做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消極,不過分,不要為所欲為,不要無所作為。
上述材料指出:人類每天都在產生垃圾,一句“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讓人茅塞頓開,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資源。這樣垃圾問題基本解決。上述材料中的“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既看到垃圾是廢物的一方面,又看到正確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能將垃圾“變廢為寶”,全面的看問題,這是材料的合理性。而焚燒和掩埋傳統的處理方法只看到垃圾的一方面,沒能正確處理垃圾問題,片面的看問題,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上述觀點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2) 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說明“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答:矛盾分析方法是指矛盾是客觀、普遍存在的,要正視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體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矛盾是辯證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決矛盾時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點、抓關鍵、看主流。
這就要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正視矛盾,認識到人類每天必然產生大量的垃圾問題,我們不能回避矛盾,根據矛盾的特殊性處理垃圾問題,“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把垃圾變廢為寶,分類處理垃圾問題,我們的實踐活動就能成功!
6、(2010、34)(1)為什么“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
答:上述材料講述的梅蘭芳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為成功的“經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其哲學依據是: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人類的認識和實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制約,任何人發生錯誤都是難免的。此外,上述故事還能體現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與無限性的原理;實踐和認識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原理。所以,認識過程的復雜性導致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
(2)梅蘭芳為什么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為成功的“經典之作”?
答: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真理和謬誤是辨證統一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真理和謬誤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真理能轉化成謬誤,謬誤轉化成真理。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正確處理真理和謬誤的關系。上述材料講述的梅蘭芳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為成功的“經典之作”的小故事。梅蘭芳正確的處理真理和謬誤的關系,憑借對劇情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以及自身具有深厚的藝術實踐功底,所以能化險為夷,變失敗為成功。
(3)當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出現錯誤或失敗該怎樣對待和處理?
答:在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正確的認識往往會導致成功的實踐,而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的實踐活動也會達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結果,導致失敗。只要人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化不利為有利因素,就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變失敗為成功。
7、(2009、34)(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并分析其內涵。(6分)
答:馬克思唯物辯證主義認為:現象和本質是辨證統一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F象和本質相互依存,現象離不開本質,任何現象都離不開本質,離開了本質,現象也不存在了?,F象和本質相互滲透,現象滲透著本質,本質滲透著現象?,F象和本質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現象能轉化成本質,本質轉化成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既要看到現象,又要看到本質。
上述材料講的是華佗給同樣是犯了一種病的兩個人治病開了截然不同的處方,兩個人按照不同的處方治療完全康復的故事。華佗既看到病人生病的現象,又看到病人生病的本質,華佗對癥下藥正是透過了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使病人康復,全面的看問題,這是材料中的合理性。而兩個病人只看到現象,沒看到本質,孤立的看問題,這是材料中的不合理性,兩個病人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馬克思唯物辯證主義認為:原因和結果是辨證統一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原因和結果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原因能轉化成結果,結果轉化成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既要看到原因,又要看到結果。
上述材料講的是華佗給同樣是犯了一種病的兩個人治病開了截然不同的處方,兩個人按照不同的處方治療完全康復的故事。華佗既看到病人生病的原因,又看到病人生病的結果,華佗對癥下藥,使病人康復,全面的看問題,這是材料中的合理性。而兩個病人只看到結果,沒看到原因,孤立的看問題,這是材料中的不合理性,兩個病人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2)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4分)
答:這個故事對給我們的啟示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熬唧w問題具體分析”就是要求我們具體分析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熬唧w問題具體分析”這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才能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解決矛盾;如果我們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就不能認識事物的基礎和解決矛盾;所以要想認識事物和解決矛盾,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述材料講的是華佗給同樣是犯了一種病的兩個人治病開了截然不同的處方,兩個人按照不同的處方治療完全康復的故事。華佗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正確處理病人生病的現實,使病人康復。我們在實踐活動中應該像華佗那樣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就能成功。
8、(2008、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醫生換位體驗”活動中蘊含著何種哲理?
答:上述材料“醫生換位體驗”活動中蘊含著的哲理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材料中醫生和患者之間存在著對立、同一的關系,對立表現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有著共同的目標。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2)從人的本質屬性說明為什么“醫生不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答: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于社會性。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滲透著社會屬性,自然屬性從屬和包含于社會屬性之中。上述材料“醫生換位體驗”活動中“醫生不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這講的是人的自然屬性?!案吹缴〉娜恕?,這說的是人的社會屬性。醫患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說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3)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答: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我們應該看到:矛盾是客觀的,普遍存在的,要正視矛盾,不能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的、具體的分析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正確的方法化解矛盾。
9、(2007、34)(1)丁玲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為什么會“全錯了”?
答:丁玲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發生錯誤,其哲學依據是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與無限性的原理;實踐和認識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原理。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觀的現實基礎,勢必造成他對成仿吾的想象與實際脫節。
(2)丁玲對成仿吾的認識的“轉變”過程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有何啟示?
答:丁玲對成仿吾的認識的“轉變”過程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啟示是要看到認識過程的復雜性。人們要正確認識事物,必須做到:第一,經過實踐和調查研究,掌握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第二,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別要抓住表現事物本質的主要事實。第三,事物本身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我們的認識也要隨著事物的變化而不斷深化。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最終要由實踐來檢驗。上述材料中丁玲之所以犯錯誤就是因為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我們克服這種錯誤,我們的實踐就能成功!
10、(2006、34)(1)廟僧按照常理,認為石獸應順流而下。從真理的具體性分析其失當之處。(4分)
答: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抽象的真理是沒有的。真理的具體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并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一定堅持真理的具體性的原理處理人的實踐活動。上述材料中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河水東流,石獸順流東下,這是常理,但它在一定條件下才是有效的。廟僧的失當之處在于離開了一定的條件,抽象地對待常理,因而判斷失誤。廟僧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2)守河堤老兵關于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并舉一例說明之。(6分)
答:上述材料講述的是滄州城南有一座臨河寺廟前有兩尊石獸,一年暴雨成災,將石獸撞入河中。10年后,按照通常的想法,石獸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見其蹤影,而在河的上游發現并挖出了那兩頭石獸。上述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辯證地思考問題。所謂辯證地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維定勢的束縛,根據實際中的具體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其見解對我們的啟示是,對任何問題都要加以辯證地思考,多角度的或從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像材料中的老兵那樣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實踐活動就能成功!
舉出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關逆向思維和“換位思考”的一個事例(故事亦可),說明所蘊含的辯證思維特征,最好結合當年的時事熱點事件。
11、(2005、34)(1)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了人類實踐活動中的什么基本關系?
答: 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的是人類實踐活動中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我們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消極,不過分,不要為所欲為,不要無所作為。材料設計的這三個問題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都直指人類自身。
(2)如何理解“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答: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實質反映了尊重客觀規律性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我們應該尊重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不能盲目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自然規律為所欲為,否則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給人類更大的災難,最后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身!
(3)用辯證法關于度的觀點說明“地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span>
答: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認為: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事物,做到胸中有數,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統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掌握“適度”的原則,不能隨意超出事物所允許的范圍。
上述材料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了:“污染環境的是誰?”“飽受環境惡化之苦的是誰?”“保護環境的是誰?”拉開門,里面各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參觀者自己。這說明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可以而且應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但不能無節制地過度索取。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地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span>
只有按照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導正確處理人的實踐活動,我們才能成功??!
12、(2004、34)(1)既然在數學領域2+5=7是顛撲不破的,為什么在藝術領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答: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還有非理性因素的參與。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邏輯形式出現的幻想、想象、直覺、靈感等。非理性因素對認識活動能起到動力、誘導、激發等作用。上述材料講述的在數學領域2+5=7是顛撲不破的,但是,在藝術領域里,聞一多拿出一幅題為《萬里馳騁》的圖畫叫學生們欣賞,從整個畫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畫的人,都會感到這里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這說明在藝術活動中,由于人的認識活動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為可能。
(2)在認識活動中,正確處理理性與非理性的關系對科學創新有何重要意義?
答: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強調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約,同時也承認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茖W需要創新才能發展,科學創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進行科學創新既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實際問題進行嚴格的理性分析和邏輯論證;還要具有科學的自信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陳規,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維模式。
以上是關于“石磊考研政治技巧答分析題(34題哲學)”的相關資訊,想要更詳細了解更多考研培訓機構的相關情況,可以咨詢咱們在線客服老師!
提交后咨詢老師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